•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9-10-08 阅读数:511

肖儒军

摘 要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新的课程理念,彰显学生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完成新课程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教师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经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去学会获取信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科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经验的理论和知识,是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只有广泛涉猎,勤于思考,深入钻研,获得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才能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如果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就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越有可能得以培养。

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笔者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

2教师必须重构新的课程观念

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中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

新课标认为,课程是由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参与开发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问题情境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懂得驾驭和取舍教材以外的例如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等等各种材料,选一些文质兼美又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以求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并学会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师要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 又出现了,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令人始料不及,有些甚至是搞笑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时如果教师变得急躁,试图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与程序让学生就范,循规蹈矩,整齐划一,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学生思维活跃了,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了,教师的“威”没了,“面子”没了,我们该怎么办?新课标要求我们得放下架子,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更要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要及时反馈与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责任心关爱他们稚嫩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鼓励是根魔棍,它会激发学生的自信,驱逐自卑的阴影,营造阳光的心态,点燃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探索新知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的过程中,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無所获,但“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只有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课堂才能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殿堂,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总之,语文教师要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做新课程的研究者,研究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探索的过程;研究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有价值的,在怎样的氛围、方式和途径下能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