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融合社会资源,促进流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21-06-14 阅读数:277

钱霞 李雁

摘 要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主体责任,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及社会组织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联合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提升,尤其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及流动儿童家庭要优先考虑。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儿童成长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16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在城市90%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农村达到80%。并强调强化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功能。指导鼓励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而在济南北部新城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撤县设区后的济阳,新增人口不断增加,流动家庭也越来越多。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对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和常态化的服务最为迫切。

1家庭教育困惑与流动儿童群体适应性等问题明显

根据对学校班级中流动儿童的现实的问题状况:学习方面:课业压力、拖沓、畏难、逃学等现象;人格和行为方面:65%有性情孤僻、厌学,偶尔还有暴力倾向等不良情绪和行为。通过深入调研其家庭情况发现这些儿童不仅在学校尤其是具有群体适应性不良表現,在城市生活中也适应性不良,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因为对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适应性不良及同辈群体排斥造成流动儿童在学校、社区融合度不够,常有自卑情绪,无法表达或者没有及时、有效疏导后表现行为不良。

(2)家长自身亲职能力欠缺和家庭教育困惑,无法满足儿童健康需要成长的家庭支持,造成孩子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尤其是二胎家庭的流动妇女的“无暇陪伴与疲倦、焦虑”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3)家庭经济压力和成人的焦虑情绪引起家庭互动沟通不良,家庭矛盾频发,亲子关系紧张。

(4)家庭教育意识落后,缺教少护、教而不当、监护不当、重智轻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综合以上因素造成流动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形成不安全感和人格障碍,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轻则儿童表现出自身不良情绪、行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危机等。

2积极探索融合社会资源支持流动家庭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的工作,也是学校、社区及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链接社会资源,积极促进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化支持体系的构建,需要融合各方面人力、物力和科学指导专业能力。建议如下:

2.1定期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指导包括流动儿童家庭在内的所有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

通过妇联组织链接社会上相关专业的专家资源作为学校外聘专家,定期针对不同年级的家长提供公益讲座,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心理、身体健康和发展规律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提升亲职能力。

2.2在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常态化的社区公益课堂、课业辅导志愿者服务站

招募社区退休党员和积极分子、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公益课堂帮助本社区没有能力、无暇顾孩子学业,尤其是流动家庭的儿童辅导课业、指导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和社区同辈群体一起学习、游戏,增进融合与交流,缓解家庭压力。

2.3学校、社区联合社会组织一起积极引导家长、孩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亲子游戏

学校老师和社区工作者积极鼓励家长和孩子参与学校、社区开展的政府倡导的、企业资助的、社会团体组织的主题活动或者参观、亲子游戏等,在游戏活动中开阔视野、提升意识、拓展能力,同时也增进流动儿童和同辈群体中其他儿童的互动交流,尽快融入环境。

2.4加强对个案服务的专业性和常态化跟踪指导

为特殊家庭和特殊个案,学校心育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面谈方式开展个案跟踪辅导,积极探索家庭治疗避免危机个案,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关注家庭情感因素促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系统性的改观。真正实现“家校社”合作促进流动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心育支持和城市融和促进。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专业并多元协同,克服困难,实施服务中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课题、新方法;多方主体要汇聚优质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