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小学阅读教学渗透生态德育的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20 阅读数:503

龙始胜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当前要对人们的生态道德进行培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但是与生态道德教育天然具有兼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能够收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些策略有:一、认识生态知识、熏陶生态情感和明确生态道德规范相结合。二、在学习字词、理解文句和感悟主题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三、采用生态知识介绍、生态情境体验与生态发展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四、注重课内外结合,联系当地生态现状培养学生生态道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从素质教育初始阶段抓起,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生态问题防控中获取双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渗透 生态道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进程深入发展背景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点。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强化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内容与生态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得学生综合道德素养与语文学习素养能够有效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不管哪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有关文字文句文章这些形式上的技能的时候,都离不开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全面深刻正确,就越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新课改深入发展背景下,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传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度补充教学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进行重点培育。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德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二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知识点引入生态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掌握更多现代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类渗透做法能够充分突出新时期素质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小学生在长期文化课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攒更多道德知识,提高写作联系的丰富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理解,使得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小学阅读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生态道德教育属于全新的教学概念,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有部分教师未能全面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片面重视教材知识教学。由于这个原因,在教学与生态道德相关的文章时,未能将更多先进思想传递给学生。即使有部分教师在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相关文章时能够融入相应思想,但是由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未能从课堂教学活动中触动心灵,也不利于生态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形成。

2.2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未能及时反映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授课教师缺乏引导,导致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重视度较低。再次,有部分教师缺乏生态环境相关素养,对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德育就更缺乏关注与技能积累。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对生态道德教育有限制作用。生态道德教育更适合于户外教学。单方面重视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学生对自然生态缺乏感性了解,在学习相应生态相关的课文时就不利于联系实际,导致教学成果不能满足预期要求。

有些不是直接从事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教师能够解决的,但是也有许多方面,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才能有效改变。丰富教师生态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也能快速寻找解决路径,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小学阅读教学渗透生态德育的策略

3.1认识生态知识、熏陶生态情感和明确生态道德规范相结合

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观念才是比较牢固持久的观念;道德规范则既是生态知识的简明反映,也是人的行为的直接指南。三方面都是生态道德教育需要的,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则效果更好。

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通过阅读课文就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树木保持水土,保护人类家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现在教育技术比较发达的有利条件,補充再现山村在山洪中毁灭的生动过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再把文章主题概括明确为“保护树木,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这样一个道德规范。这样认知、情感与规范教育相结合,教育效果就会比较好。

3.2在学习字词、理解文句和感悟主题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课文是字词、句子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体。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或者对其中字词、句子与中心主题的分别体悟,都可以找到许多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契机。

例如课文《九寨沟》,用生动的笔触对祖国山河进行了充满深情的描绘,突出了九寨沟的美景。为了渗透生态德育,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全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借助配乐范读创设阅读情境,然后让学生分组朗读,结合学生阅读现状适时融入相应视频与音乐,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课文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向学生传递相应道理,任何事情发展过程中都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深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将自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换位思考过程中更加爱护自然。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升感知能力。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十年后的家乡》等主题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现有自然生态发展基础上对未来变化进行遐想,在写作中提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

3.3采用生态知识介绍、生态情境体验与生态发展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面临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学生的前知识起点也不同,因此要采取不同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生态知识的,就要介绍有关知识;缺乏情感体验的,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较真切地获得感受;缺乏生态环境发展前景认知的,就要做生态状况发展推演。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手段的选择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一个重要考量是,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形成缺什么,就补什么。另一个重要考量是,什么方式能让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就采取什么教学方式。

当然,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不能一一列举的。凡是能够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收到良好效果,而又没有负面作用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考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平时就要多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便在确定教学任务后,能比较高效地寻找到或者设计出合适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

3.4注重课内外结合,联系当地生态现状培养学生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单从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具有局限性,还需要重视课内外的结合,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感性认识与情感共鸣,从而反过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生态道德素养。比如《高大的皂荚树》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简单寄望于通过阐述大道理,来让学生具有皂荚树的奉献精神,而要将此类精神具体化为对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可以联系当地生态问题现状,比如随地吐痰,不加节制地使用薄膜袋,旅游污染等,让学生将教学中懂得的道德規范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

4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较多内容和生态道德教育之间具有较大联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此类关系,树立生态道德教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涵,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银燕.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7):31-31.

[2] 沙雪飞.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6(19):29.

[3] 刘生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2):62.

[4] 李达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7(22):36.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