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工科类民办院校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4 阅读数:349

吕海涛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工科类民办院校大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对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工科大学生整体人际适应能力良好,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女生的人际适应能力稍差;在专业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艺术类大学生适应能力高于文科和理工科,其中,理工科大学生适应能力最差;大二和大三学生适应能力较低。

关键词 民办院校 大学生 人际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

人际适应是指个体在进入新的生活环境时,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模式去适应新的社会群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本文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际适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为民办院校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共450名学生进行人际适应能力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问卷回收率93.3%,其中从性别构成上看,男生340人、女生80人;从专业构成看,理科275人、文科82人、艺术类63人;从年级构成上来看,大一136人、大二125人、大三98人、大四61人,年龄在16—24岁,平均年龄20.47?.35,总体比例比较均衡,基本符合现实情况。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西南大学王钢2007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来评定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共60道题目,从人际认知性和人际互动性两个维度来测试被试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情况,测量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11个方面,即自知性、关系认知性、吸纳性、人际归因性、自主性、信息传递性、合作性、移情性、洞察性、调控性和反思性。采用Likert五点记分制,以单选迫选形式进行调查,对于部分反向计分题,在处理数据时将其处理为正向,得分越高表示其人际适应性越好,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工科民办院校大学生整体人际适应性状况

从人际适应性整体得分情况以及各因素上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可以看出,民办院校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总平均分为3.6105,说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总体上表现良好。人际适应性二阶因素“人际认知性”和“人际互动性”的平均值都大于3.5。通过频率分析,发现大学生在人际适应性各题项中选择3分以上的除“人际归因性”,其他各项人数比例都在70%以上,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与人交往,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际环境有较准确的认知,在人际互动中能考虑他人感受、进行自我反思,懂得与他人合作并很好的传递信息,但人际归因相比之下较差,说明大学生在对人际适应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

2.2人际适应性在各因素上的差异

对不同类型的工科类民办院校大学生人际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工科类独立院校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男生的人际适应性要高于女生。

对人际适应性的专业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专业上,人际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艺术生人际适应能力显著高于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得分最低。从具体维度看,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合作性”、“移情性”、“归因性”三个维度上无显著专业差异,而其他因子在专业上的差异显著。

在年级因素上,人际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是否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所变化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是大二、大三、大一、大四。

3讨论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人际适应良好,是由于现在大学教育较之以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各类娱乐交流活动,组织各类心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等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大學生的应对能力和适应性,因此他们基本能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性别因素上,工科类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能力无显著差异,结果与王刚等人的研究相似,但男生的人际适应能力高于女生这一结论与他人研究存在一些差别,可能与本研究被试来自于工科院校有关,工科类民办院校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男女之间兴趣爱好迥异,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较少,男生活动范围广泛,女生人际交往面较窄,又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加之本研究选取的学校比较偏远,周边服务设施尚不健全,女生在这一环境中受到压抑,因此在人际适应能力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年级因素上,大一、大四学生总体人际适应性优于大二、大三学生,这与梁红等人的研究基本相符。大一新生刚入学,对新环境怀有极大的新鲜感,往往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在大四阶段人际适应能力回升,是由于经历三年多的大学生活后,积累了更多经验,大部分学生都会显得比此前成熟,同时由于面临毕业的分离,在人际认知和人际互动中他们会怀着更豁达和珍惜的心态,同时他们的社会实践和阅历也有所增加,人际认知和人际互动能力上都会更加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工科类民办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女生群体,在年级上更加关注大二大三学生,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提升其人际适应能力。对此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和心理拓展训练帮助人际适应能力较差的群体,通过一对一帮助的形式帮助低年级大学生提升其人际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世栋.高中生同伴竞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3-5.

[2] 王钢.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65-67.

[3] 梁红,黄希庭.大学生人际适应“二年级现象”的辩证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10, 31(05):76-80.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