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性教育

发布时间:2021-05-16 阅读数:332

朱微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的指引下,随着我们党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推动实施,中国的全方位发展已经驶上了快车道。在新形势下十九大报告对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论断,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样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兼顾公平成为了新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要直视的新问题。具体到教育范畴,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吹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自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而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教育应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则直接决定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整体发展思路。

关键词 新形势下 基础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历史问题和其他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国民的教育素质水平还远达不到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各地方政府需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基础性教育的建设,把握好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想切实做好基础性教育绝非易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性教育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城鄉教育水平差距悬殊,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老中青三代教师搭配不合理,各学科教师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青年教师好高骛远不愿扎身基层进行言传身教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保证质量和兼顾公平这对矛盾在基础性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

那么如何补齐短板,将基础性教育做好做实,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目标,梳理思路从思想层面加强对基础性教育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明确提出要让每个适龄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这无疑是对基础性教育目标的最好诠释。众所周知,教育的意义在于为人民大众谋福祉,而其中的基础性教育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启蒙的作用,而且还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它又可以唤起人自身的潜能,不断地去提高自己,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自己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而使人们感觉到幸福的存在,而要想取得相应的效果,夯实基础性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均衡教育被再一次提上日程,基础性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的高潮,不仅在繁华的市区,同时也在寂静的村镇标准化的运动场,整洁一新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教室……,齐全的教学设施为基础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不管家境怎样,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无论出身如何,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正规的教育,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于此同时,我们不应忽略的是基础性教育的软件建设还亟待解决。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我国的古代先贤们早已将教育的层次从高到低划分出了等级,同样身为“师者”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区别的,之所以地区间、城乡间基础性教育存在难以填平的鸿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授课老师的水平高低有别。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再简单的知识也需要有教师去讲授,而优秀的教师能将复杂困难的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尽快学通学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优秀教师趋于“集中抱团”,这就直接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校之间教学硬件的均衡正在逐步实现,但教师授课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依旧有着较大差距的“不对等”现象,间接导致了目前优质教育尚属“稀缺商品”,从而引发了学区房房价高居不下、家长择校陪读兴起,早晚接送孩子造成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社会弊症。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性教育层面落实好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更要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其重点在于修正我国基础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的公平,尤其是教师资源的公平,教师质量的公平。

结合实际情况,以我的家乡通辽市为例,由于大量优质的公共资源和完备的社会服务大都集中于城区范围内,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大量高水平的教师人才都更趋于向城区活动,无论是刚刚毕业的名校师范生还是从业多年的教学成手。有的教师宁愿放弃周边乡镇、旗县学校给出的优厚薪金待遇和福利政策,也要“托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到城区内的学校任教,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人员的流动缺乏“交互性”造成区域间基础性教育难以保证公平。一方面,乡镇学校为了补充教师资源,大量的非专业教师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被迫成为了基础性教育的知识传播者,然而这样的非专业化教育根本无法确保质量,这就造成乡村的基础性教育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秉承的考试制度使得学生和教师自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时候就不得不进行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活动,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授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基础知识的讲授从而无法对所教学科进行系统的讲述。反观学生本身由于基础性教育的缺失也限制了其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能力。因此要想真正让教育的“果实”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那么基础性教育这颗“种子”首先要洒遍海角天涯。虽然我们国家出台了增设“特岗教师”、鼓励大学生到乡村“支教”、提高各地方教育资金投入等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加强对基层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大批的优秀教育人才能够踏下心来在最基层搞好基础性教育,为我国构建高精尖人才这座“擎天大厦”打下坚实的“地基”。除此之外,教育体制改革的脚步不能停,随着各地方对考试制度的革新,素质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落脚点是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成功的人格。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基础性教育阶段,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生观,注重向学生灌输终身受教育的观念。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何灵活地掌握教育方式和方法,怎样合理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主快乐地在学习中成长,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适合于自己的教育,这无疑对从事基础性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独有偶,基础性教育要紧紧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除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的教学技巧之外,还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实现教学创新。因此在进行基础性教学的过程中教授者应积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主动走近学生,成为其伙伴,由单一的教转变为引导、合作、共享,通过参与、配合,去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唤醒、发现、最终成就自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认知积极性,鼓励他们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从小树立敢于说,有话说,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可贵精神。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特别注重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祖国的莘莘学子才能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当今的中国,已然成为助力世界发展的坚实力量,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的祖国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步迈进,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要将“教育扶贫”进行到底。不断加强基础性教育工作,不仅要让人民大众富口袋,同时也要“富脑袋”。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数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足见习总书记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而基础性教育则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性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性教育关系到本国人才储备质量的高低,中国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实现。基础性教育的决定性意义将在未来的人才培养改革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中国雄起于世界的东方。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