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基于“以礼致乐”教育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1-09-08 阅读数:276

毕婉珊

摘 要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道德之源。礼乐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除丰富育人策略外,还可在校园中营造出“以礼致乐”的文化氛围,使教师以“礼乐”自省,学生以“礼乐”为学,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以“礼乐”治学,坚持“以礼致乐”的教育理念,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摸索出“以境润人”、 “以德育人”、 “以课养人”的三大育人策略,并广泛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班级管理 以礼致乐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至圣先师孔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和“乐”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育人以德的重要途径。在中华文化中,“礼”专门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是导人向善、引人自律的标准,是衡量人思想品德的一把尺子。而“乐”是启发人心智积极向上、身心愉悦的方法。“礼”为教育之本,“乐”为启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将“礼乐”融入小学日常班级管理之中,坚持三大育人策略,旨在深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知礼致乐”的道德情操。

1以境润人,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相匹配的教学环境。环境可以自觉地规范人的行为,也可以与教学活动相互响应,创造全方位的教学氛围。礼乐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更加离不开班级文化氛围的熏染,坚持“礼以立校,乐以育人”的班级管理理念,从班级的物理环境营造做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乐文化氛围,实现环境的滋润,才能为班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首先,营造课堂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课堂环境营造中,将礼乐教育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课前三分钟开始,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三分钟的时间朗读《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中的经典语录,以便从课堂教学伊始就营造出浓郁的礼乐文化氛围。在人文环境的营造中,充分运用教室的物理空间,改善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礼乐文化的熏染。班级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环境,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教育环境。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创建班级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在班级内建设“礼乐”文化墙,将黑板报作有效延伸,充分利用教室两侧墙体的空间,将“礼乐文化”中一些警句制作成漫画和绘画作品,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展现深奥的文化,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也营造出“礼乐”文化氛围,通过物理环境来约束学生行为、统一道德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其次,创建以“礼乐”文化为根基的班级管理制度,并采取柔性班级管理机制,通过群体行为感染和德育感化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引导学生以礼乐文化为基础,由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和奖惩制度,并共同遵守相互监督,实现班级管理的高度自治,在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空间的同时,也将礼乐文化融入日常行为规范之中。比如学生相互监督课前课后文具、教材是否摆放到位,相互监督自觉打扫班级卫生等,对于不遵守班级公约的同学,则自觉抄写朗读古典名著中的经典语录,以达到自省的目的。

再次,以礼乐课堂教学延伸为主要形式,传承礼乐文化氛围。贯彻学校创建“以礼致乐”特色教育理念并积极应用于班级管理中,以构建丰富的德育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与学校所在社区联系,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参加社区礼乐文化实践活动,深入社区敬老院、部队慰问进行礼乐文化的节目演出,比如《三字经》朗诵等等,以“礼”和“乐”为基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班级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以便于班级管理。

2以德育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德育是班级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认识是非对错、构建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使小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可见,“礼乐”教育作为道德体系建构的重要德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又可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

第一,多维度实现班级管理,系统化、全面性地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一是制定班级学习制度,学生之间以礼乐文化相互制约,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相互监督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在课堂纪律维系方面,也通过“礼乐”文化熏染,提升学生的自我行为规范意识。二是制定班级卫生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负责班级日卫生情况,每节课后指定专人负责擦黑板等课间卫生;三是加强班级文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举办的“一秀四节”活动,一秀指露一手学生才艺秀,四節指体育节、书香节、科技节和艺术节,引导学生参加德育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通过活动为学生展现生活点滴中的“礼”和“乐”,同时也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受到“礼乐”文化的熏染。

第二,构建三位一体的礼乐班级管理体系。所谓“三位一体”即学校与社区、家庭同步开展礼乐教育,有利于促进家校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班级现有资源系统性地对家长普及“礼乐教育”知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沟通能力,通过家长会、微信平台等渠道与家长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礼乐”知识,以便使家长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以便促进学生道德体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另一方面,构建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平台,有助于随时分享和了解学生对“礼乐教育”的践行效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家长也可以直观地体验学生在校生活状态,以便配合教师完成“礼乐教育”。

3以课养人,丰富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是对班级方方面面的管理,也自然包括日常教学管理,而教学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且课堂教学多变的形式也有助于丰富班级管理策略,特别是以德育为主导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德育课堂教学才能完成对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德育理论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最终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体验感,这两项都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在班级管理中, 课堂教学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形式,在以“礼”、“乐”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更是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应加强课堂教学环节,以国家教学大纲为准绳,结合广州地区小学生素质教育特色和地方课程,以乐泉小学的校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使“礼”、“乐”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目前校本教材主要集中在德育教育方面,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的道德观念,再融入班级管理中,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德育教育并不局限于班级日常管理中,还积极向其他课程渗透,包括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等多门课程中,比如语文课教学中,尤其在学习传统诗词或古代文言文课文时,可增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情景剧环节;而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可增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再如英语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运用表演形式展现学习内容,以营造课堂礼乐文化氛围。

其次,抓住“四好”特性,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其“好奇、好问、好动和好玩”的四大学习特性,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實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由教师激发学生形成实践体验,加深对道德规范、“礼乐”文化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体验教学法,即引导学生进行感官体验,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化节、深入敬老院表演节目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小学生天性的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做好“四好”教学策略,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要体现出活动的趣味性,以便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产生好奇心理,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身表现和他人行为进行体会感悟,对自己不理解的行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答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爱上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华“礼乐”文化。

总之,“礼”为教育之本,“乐”为启智前提,“礼乐”并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更应该践行“以礼致乐”教育理念,坚持“以境润人”、“以德育人”、“以课养人”的三大育人策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通过营造班级管理环境、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丰富班级管理策略三个重要的教育途径,提升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强化了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作用,并创新了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澔.礼记·乐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2] 田作明,彭林.礼乐文化呼唤学校德育回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0):70-72.

[3] 许韶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礼乐文化的应用[J].教师,2015(03):94-95.

[4] 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5):116-117.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