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为提升你的文化资本助一臂之力

发布时间:2019/08/01 阅读数:590

刚刚过去的六月,是中国学子的大考之月,先是高考,接着又是中考。无独有偶,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也是在六月。会考的第一门科目是哲学,这是它的一大传统特色。众所周知,中国的哲学教育是放在大学阶段,所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哲”或“马原”。同样是学哲学,法国人是把它作为进入大学的门槛,而中国人则认为进了大学才有资格学哲学。关于哲学课程要不要进中学,其实当初法国人曾经有过争论。一派意见认为,中学生容易被哲学的抽象理念所煽动,因此哲学课程应当全部转移到大学阶段。另一派意见则认为,从古希腊哲学到启蒙哲学都是法国丰厚的思想遗产,适合所有十五岁以上的高中生学习。最终,后一派意见占了上风。虽然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会考的精英色彩逐渐褪去,但哲学考试在会考中的地位依然稳固,甚至被称为“众科目中的王后”,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学哲学课作为公民教育课的地位不断被强化,另一方面哲学考试成绩在法国某种程度上成为可以衡量的“文化资本”。每年会考前后,公众人物尤其是政治领袖当年的哲学会考分数都会被媒体挖出来成为谈资,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就因为在满分20分的哲学会考中只得了8分,而被讥笑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没文化的总统”。

我们可以不同意法国人对中学哲学教育的看法,但哲学有利于培养人的思考或思辨能力这一点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学习哲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学习哲学史。哲学史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冠以“哲学史”书名的,如大名鼎鼎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另一种则是哲学史本身,也就是构成哲学史的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如果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去看第一种哲学史就可以了。事实上,市面上大量的哲学史教科书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诞生的,甚至越简明的哲学史越受欢迎,像北大赵敦华教授的《西方哲学简史》就是考研的“宝书”。实际上,这本书是仿照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而写的。《中国哲学简史》最初是冯先生194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授课的讲义,经卜德(Derk Bodde)教授整理后,以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之名出版,风靡英语世界数十年,至今仍是英语世界中国哲学的入门读物。冯先生曾自谦这本书是“小史”。然而,正如冯先生所说:“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如果是哲学的爱好者,不为应付考试,主要是为自己的兴趣而念哲学,那么,第二种哲学史就是更合适的选择。学术界有一种看法比较流行,就是强调读“原著”或“元典”。作为在大学有多年教龄的哲学老师,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原著固然重要,但是,让初学者直接就去“啃”原著,效果并不好。原因很简单,初学者还没有能力去读原著,无论这个原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还是用外语写的。按笔者的经验,初学者在读原著之前,先找一本相关的“导读”性的书去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前,先去读一本介绍康德其人其学的小册子,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做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小册子到哪里去找呢?国内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rth Philosophers)是笔者的推荐。“华兹华斯”是英语世界高等教育教科书的著名品牌,“哲学家丛书”是其推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哲学系列”之一种,现已出版88册。这套丛书的优点是在学术性与普及型的平衡方面达到了相对完美的程度。若问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在于它对作者的遴选。该丛书的每一位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真正专家,之前都出版过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与论文。以下我们以《维特根斯坦》这一册为例,对此做一个说明。

维特根斯坦也许是20世纪最广为人知的哲学家,然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并不好懂,他生前就曾为自己的哲学老是受到误解而忧心忡忡。Jaakko Hintikka所撰写的这本《维特根斯坦》,不敢说是对维氏哲学最好的诠释,但可以保证,那种常见的外行式的介绍在这里不会出现。这是因为,作者Hintikka(1929-2015)是真正的专家。他是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56-1959年在哈佛进修,随后获得赫尔辛基大学教职,1990年加盟波士顿大学直到退休。Hintikka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享有学术盛誉,包括荣膺1964年度牛津洛克讲座、1985年斯坦福康德讲座主讲之职。1996到2003年间,Hintikka五卷本文集出版。2006年,作为“在世哲学家文库”的一种,The Philosophy of Jaakko Hintikka隆重问世。Hintikka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游戏论的语义学”(Game-theoretical semantics),这一理论是对维特根斯坦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的直接回应。在维特根斯坦研究方面,他师承20世纪最杰出的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G.H.冯-莱特(Von Wright)。在写《维特根斯坦》这本小册子之前,Hintikka已出版了两本维特根斯坦研究的专著,分别是:《维特根斯坦研究》(Investigating Wittgenstein, Oxford: Blackwell, 1986)、《维特根斯坦:二分之一真理与一又二分之一真理》(Ludwig Wittgenstein: Half Truths and One and a Half Truths, Selected Papers, vol.1,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a, 1996)。

Hintikka分九个专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其人其学,翻成中文后不到10万字,是名副其实的小册子,所用语言则是分析哲学一贯的风格:清晰、平实,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书末还列了详细的文献目录,首先是维氏本人的著述(包括已刊与未刊稿),Hintikka还特别标明哪些是他人记录的,以提醒读者注意辨别。其次是维氏传记。再次是二手文献,在这部分,Hintikka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研究文献价值的评判。

总之,透过Hintikka这本小册子,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世界。

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翻译了包括《维特根斯坦》在内的这套丛书的44种,对中国的哲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就清华大学本身而言,此举还有特殊的意味。在民国时期,清华的文科与北大并驾齐驱、各有擅场,在哲学上还出现了“清华学派”,前面提到的冯友兰先生就是其中的主力。由于历史原因,清华文科中断了很长时间。今天,清华文科已逐渐恢复,有些学科已上升为全国的翘楚。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必将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建立起清华与哲学的联结,冯先生等清华前辈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吧。(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